
「寓」樂童行:
嬰幼兒家庭支援計劃 2.0
香港城巿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承蒙李國賢基金會撥款資助,並聯同地區的社福機構與非牟利的團體,採用「作息本位模式」(Routines-Based Model;簡稱RBM),以家庭為中心、以實證為基礎,提升家長的親職能力,以支援其0-3歲孩子的發展。
「寓」樂童行:
嬰幼兒家庭支援計劃1.0升級版
「『寓』樂童行:嬰幼兒家庭支援計劃」於2022年至2023年首次推行(下稱「計劃1.0」),由香港城巿大學許娜娜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學蕭鳳英教授領導,引進美國阿拉巴馬大學Robin McWilliam教授研發的一套實證為本的「作息本位模式」(Routines-Based Model;簡稱RBM),並在他的支持下,研發成針對本地華人家庭使用的支援介入模式。為更廣泛推行「作息本位模式」,李國賢基金會及計劃團隊致力透過第二階段計劃(下稱「計劃2.0」)培訓專業人員(如:社工、幼兒工作員)及輔助專業人員(如:福利工作員、社區保姆、社福機構及非牟利團體義工),為更多基層家庭提供到宅評估、支援及指導,以提升家長促進其孩子成長發展的知識及能力。
伙伴機構
為逐步擴大受惠對象至居住於不適切居所並育有0-3歲嬰幼兒的基層家庭,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獲得幫助,計劃2.0於2025年1月至2月間招募第二階段伙伴機構,社會服務機構及非牟利團體對計劃2.0反應極為熱烈。獲選伙伴機構名單如下(排名不分先後):
- 救世軍 — 九龍城家庭支援中心、學前教育駐校社會工作服務(土瓜灣/啟德隊)、保護兒童支援服務(黃大仙區、九龍城及油尖旺區)
- 香港保護兒童會 — PASS 親職起步走
-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 — 沙田家庭成⾧軒
- 香港家庭福利會 — 順利綜合家庭服務中心
-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—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王賽明快樂家庭培育中心
- 香港青少年服務處 — 紅磡綜合家庭服務中心
-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— 天倫綜合家庭服務中心
- 香港小童群益會 — 家庭生活教育組
- 新界婦孺福利會有限公司 — 幼兒教育服務
- 基督教香港崇真會社會服務部 — 葦田成長中心